苏州一网而入 万事通办

作者: 2025-05-22 20:16:54 浏览量:2

近日,在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的融驿站,企业仅花了几个小时,就一站式完成了营业执照办理、银行开办、税务申报等多个事项,高效的“园区速度”让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。“以往,企业办理该业务时,需要到审批、税务及银行机构等多个部门,费时费力;现在,企业在银行融驿站可以一站式办理,高效便捷。”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由一网而入,得万事通办。作为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举措之一,园区一网通办平台坚持“改革、业务、信息化”三位一体协调推进,全力打造更高效、更优质、更精准的政务服务。园区一网通办平台推出三年以来,已累计上线29家单位的近1500项业务。平台为全区5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35个便民工作站提供系统支撑,注册用户超68万,累计办件量超280万件。

技术赋能支撑

政务服务“应网尽网”

为孩子办理入学,是不少家长关切的“头等大事”。借助园区一网通办平台“入学一件事”模块,原本需要线下排队几小时才能办理的事项,一键即可提交办理。“整个申请、审核流程快捷高效,线上办理也省去了工作日请假的麻烦,对于家长来说非常方便。”家住园区的王先生在体验了一网通办的便捷后,十分感慨。

去年,园区行政审批局、教育局牵头,试点幼儿园、小学入学报名“一次办、掌上办”。今年,新增了初中入学报名,更创新引入智能预审、AI辅助审批,实现学前和义务教育报名全学段、全流程在线办、免证办、“秒办”,惠及3.7万名学生,累计调用6类证照近80万次。

“入学报名”应用只是园区“一网通办”优化政务服务的一道缩影。自2019年成立以来,园区“一网通办”平台积极推动打造统一事项库,建设统一用户认证体系、统一用户空间、统一电子签名、统一电子证照库,开展单套制归档试点,实现30余项“智能秒批”业务。依托该平台,园区还大力开展“极简审批”改革,在优化单事项、“一件事”改革、“一类事”改革、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,极大地优化了政务服务效率,实现办理时限压缩50%全覆盖、整体压缩率超过80%。

线上线下联动

政务服务“唾手可得”

依托线下阵地,将政府、企业、社会服务资源深度交融,由党群志愿者提供政策咨询、帮办代办、信息反馈、问题沟通、协同监管等多项业务……2020年,融驿站作为园区进一步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的创新举措落地,通过政务服务下沉,让企业群众花最少的时间、跑最少的路,就近就能完成政务事项办理。

继首批覆盖产业园、国资载体、商圈楼宇等场所后,这两年,融驿站不断扩大“朋友圈”,陆续入驻中国银行、宁波银行等金融机构,开设企业开办“一站式”服务窗口,推动“政银合作”持续升级。迄今为止,园区融驿站累计设有13个站点,共开展各类服务18000余件次。

“园区的政务服务既追求线上办、尽快办,同时也追求就近办、帮代办。通过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到距离企业和群众最近的地方,切实提升办事便利度。”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除了融驿站的创新模式,园区还充分发挥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优势,整合资源、优化功能,以立体化、全覆盖格局打造基层政务服务供给体系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融驿站、街道便民服务中心、便民工作站等政务服务点,自助机作为园区“一网通办”三端服务其中之一,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目前,这一线下服务终端已覆盖4个大厅、3家商场、3所银行、7个产业园以及36个基层工作站,可为企业群众办理439项业务,助力园区打造“15分钟基层政务服务圈”,推动居民应享尽享家门口的办事便利。

“帮代办”队伍护航

营商环境“优无止境”

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供给,需要系统性的前瞻谋划和高效集成的政务平台,也离不开一支活跃在一线的服务团队。为了更好地织密“一张网”服务网络,园区持续进行创新探索,在靠前服务、精准服务上打出“组合拳”,通过政策引领、拓展布点、强化队伍等举措,推动政务服务“帮代办”,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的速度和温度。

“您好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吗?”“这项业务办理有一定的流程,其中一部分我们可以帮代办。”……在园区一站式服务大厅、融驿站、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场所,靠前贴心的“帮代办”服务正在为企业发展“抢时间、争效率”。今年第三、第四季度,独墅湖科教创新区(东区)京隆科技、生物医药产业园七期项目,均通过精准的“帮代办”服务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,为项目建设发展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事实上,为了提升“帮代办”服务效能,园区专门搭建了“帮代办”服务人员库,组建了一支稳定性高、专业性强的“帮代办”服务队伍,实现产业项目“全部认领、专人对接、全程服务”。

“通过倾力打造的‘线上融易办、线下融驿站’模式,园区政务服务内容不断深化、模式持续创新,正在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政务服务品牌。”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优质的政务服务正成为彰显区域营商环境和软实力的一张全新“名片”,园区以此为契机,先行先试、探索创新,不断探索具有开发区特色的“互联网+‘放管服’改革”体系,持续擦亮园区营商环境“金字招牌”。

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 董捷 苏报通讯员 袁易萱


0 0

发表评论

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
小程序端
官方微信